欢迎访问陕西建工新型建设有限公司网站
首  页
新闻资讯
 
公司动态
党建动态
行业资讯
政策法规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资讯
陕建集团:发力装配式建筑 抢占行业制高点
更新时间:2018-05-29 14:38:28    点击:3149次

 5月25日,陕建(西咸新区)建筑产业基地内,工人在制作装配式预制框架梁模具


5月25日,已完工的西安交通大学科技创新港科创基地15号楼学生食堂正在进行室内装饰。从去年10月2日陕西建工集团用时10分钟就成功装配起该项目的第一根柱子,到去年11月底该项目顺利封顶,仅用了不到两个月的时间。

“这是我省首个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多层民用公共建筑,地下一层,地上三层,其中一层至三层部分主体为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体系。”陕建集团创新港科创基地二标段学生宿舍A区技术负责人雷文军告诉记者。

“近年来,国家大力推广装配式建筑,陕西也积极推动建筑业转型发展,积极推广产业化新型生产方式。陕建集团抢抓机遇,在装配式建筑产业布局上,目前已基本实现省内全覆盖。”陕西建筑产业投资集团副总经理、陕西建工新型建材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新龙说。

开创先河

25日,在我省首个“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陕建(西咸新区)建筑产业基地,工人们正在进行钢筋绑扎、浇筑混凝土。现场空地上,预制框架柱、预制框架梁、预制次梁、预制叠合板、预制楼梯……各类装配式建筑构件有序堆放。

“这个基地已成功入选首批国家级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生产的装配式混凝土、装配式钢结构、新型建筑材料等产品广泛应用于基地办公楼和宿舍楼,以及西安交通大学科技创新港科创基地、秦兴佳苑、秦汉佳苑、咸阳奥体中心等多个工程项目。”刘新龙说。

据介绍,陕建集团承建的多个项目开创了陕西装配式建筑历史先河,为我省装配式建筑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2017年初,我省首个装配式框架结构办公楼和剪力墙结构公寓楼项目在秦汉基地开工,建筑面积1.16万平方米,单体工程装配率60%以上,现已进入装修阶段。该项目的顺利推进,标志着我省装配式建筑在探索发展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西安交通大学科技创新港科创基地15号楼项目,建筑面积8323.7平方米,主体采用装配式框架结构,现已顺利完工。该项目已成为我省乃至西北地区装配式建筑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技术引领

为发展装配式建筑,陕建集团坚持科技引领,与清华大学、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三一重工等国内知名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紧密合作,建立了专家智库,并先后完成了装配式混凝土体系、装配式钢结构体系、综合管廊等科研攻关,主编、参编国家及省级工程建设标准、科研课题数十项,获得国家专利授权10余项。

西安交通大学科技创新港科创基地15号楼就是该集团技术创新运用的典型案例。“该项目从结构设计、构件生产、现场装配到物料跟踪管理,全程采用BIM+二维码技术,使整个项目做到进度可调、质量可控。”创新港项目总经理沈兰康说。据了解,BIM技术是基于数字化建造的三维可视化模型,对项目全生命周期进行全过程管理,可实现建筑行业的高水平信息化管理、精益管理。

“该项目还创新使用BIM+二维码技术,基于BIM模型生成预制构件二维码,将二维码作为构件的信息载体,通过扫码在平台上直接定位构件,模拟关键节点和难点的施工工序,实现了BIM技术与施工现场的无缝连接。”沈兰康说。

模式创新

陕建集团结合行业特点和自身实际,在发展过程中创新思路、创新机制,创造性提出了推动建筑产业化持续健康发展的新模式——FEMCS模式。

所谓FEMCS模式,是将金融、研发、制造、建设、服务等五大功能模块,按一定次序组合起来,形成装配式建筑纵向管理上的完整闭合,实现不同功能模块之间的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协同并进、共同发展。

“从产业链业态布局来看,通过金融、研发、制造、建设、服务等五大功能的有效发挥,带动装配式PC构件、钢构件、新型建筑材料(墙材、石材)、金融产业等的联合联动发展,形成绿色环保、高效节能、协调运转的创新发展模式。”刘新龙说。

创新引领发展。截至目前,陕建集团已形成装配式建筑混凝土结构部品、钢结构和轻质隔墙板、硅酸钙板等产品的生产基地,逐步建立起全产业链的生态体系,具备装配式混凝土建筑、装配式钢结构建筑、新型建筑材料等的研发设计、产品制造、技术咨询服务能力,可为推进装配式建筑产业快速发展提供全产业链一站式系统解决方案。

目前,陕建集团以西咸新区建筑产业基地入选全国首批建筑产业示范基地为契机,正在积极打造陕西省首个“六位一体”(集建筑设计、建材研发与生产加工、现代物流、会展营销、电子商务、创智中心为一体)的国家级绿色建筑综合配套集聚群。“我们的目标是,着力打造国际一流的建筑产业现代化全产业链综合服务运营商。”刘新龙说。


5月25日,已完工的西安交通大学科技创新港科创基地15号楼学生食堂正在进行室内装饰。从去年10月2日陕西建工集团用时10分钟就成功装配起该项目的第一根柱子,到去年11月底该项目顺利封顶,仅用了不到两个月的时间。

“这是我省首个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多层民用公共建筑,地下一层,地上三层,其中一层至三层部分主体为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体系。”陕建集团创新港科创基地二标段学生宿舍A区技术负责人雷文军告诉记者。

“近年来,国家大力推广装配式建筑,陕西也积极推动建筑业转型发展,积极推广产业化新型生产方式。陕建集团抢抓机遇,在装配式建筑产业布局上,目前已基本实现省内全覆盖。”陕西建筑产业投资集团副总经理、陕西建工新型建材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新龙说。

开创先河

25日,在我省首个“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陕建(西咸新区)建筑产业基地,工人们正在进行钢筋绑扎、浇筑混凝土。现场空地上,预制框架柱、预制框架梁、预制次梁、预制叠合板、预制楼梯……各类装配式建筑构件有序堆放。

“这个基地已成功入选首批国家级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生产的装配式混凝土、装配式钢结构、新型建筑材料等产品广泛应用于基地办公楼和宿舍楼,以及西安交通大学科技创新港科创基地、秦兴佳苑、秦汉佳苑、咸阳奥体中心等多个工程项目。”刘新龙说。

据介绍,陕建集团承建的多个项目开创了陕西装配式建筑历史先河,为我省装配式建筑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2017年初,我省首个装配式框架结构办公楼和剪力墙结构公寓楼项目在秦汉基地开工,建筑面积1.16万平方米,单体工程装配率60%以上,现已进入装修阶段。该项目的顺利推进,标志着我省装配式建筑在探索发展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西安交通大学科技创新港科创基地15号楼项目,建筑面积8323.7平方米,主体采用装配式框架结构,现已顺利完工。该项目已成为我省乃至西北地区装配式建筑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技术引领

为发展装配式建筑,陕建集团坚持科技引领,与清华大学、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三一重工等国内知名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紧密合作,建立了专家智库,并先后完成了装配式混凝土体系、装配式钢结构体系、综合管廊等科研攻关,主编、参编国家及省级工程建设标准、科研课题数十项,获得国家专利授权10余项。

西安交通大学科技创新港科创基地15号楼就是该集团技术创新运用的典型案例。“该项目从结构设计、构件生产、现场装配到物料跟踪管理,全程采用BIM+二维码技术,使整个项目做到进度可调、质量可控。”创新港项目总经理沈兰康说。据了解,BIM技术是基于数字化建造的三维可视化模型,对项目全生命周期进行全过程管理,可实现建筑行业的高水平信息化管理、精益管理。

“该项目还创新使用BIM+二维码技术,基于BIM模型生成预制构件二维码,将二维码作为构件的信息载体,通过扫码在平台上直接定位构件,模拟关键节点和难点的施工工序,实现了BIM技术与施工现场的无缝连接。”沈兰康说。

模式创新

陕建集团结合行业特点和自身实际,在发展过程中创新思路、创新机制,创造性提出了推动建筑产业化持续健康发展的新模式——FEMCS模式。

所谓FEMCS模式,是将金融、研发、制造、建设、服务等五大功能模块,按一定次序组合起来,形成装配式建筑纵向管理上的完整闭合,实现不同功能模块之间的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协同并进、共同发展。

“从产业链业态布局来看,通过金融、研发、制造、建设、服务等五大功能的有效发挥,带动装配式PC构件、钢构件、新型建筑材料(墙材、石材)、金融产业等的联合联动发展,形成绿色环保、高效节能、协调运转的创新发展模式。”刘新龙说。

创新引领发展。截至目前,陕建集团已形成装配式建筑混凝土结构部品、钢结构和轻质隔墙板、硅酸钙板等产品的生产基地,逐步建立起全产业链的生态体系,具备装配式混凝土建筑、装配式钢结构建筑、新型建筑材料等的研发设计、产品制造、技术咨询服务能力,可为推进装配式建筑产业快速发展提供全产业链一站式系统解决方案。

目前,陕建集团以西咸新区建筑产业基地入选全国首批建筑产业示范基地为契机,正在积极打造陕西省首个“六位一体”(集建筑设计、建材研发与生产加工、现代物流、会展营销、电子商务、创智中心为一体)的国家级绿色建筑综合配套集聚群。“我们的目标是,着力打造国际一流的建筑产业现代化全产业链综合服务运营商。”刘新龙说。

上一篇: 生命至上,安全发展——我国第17个全国“安全生产月”要来啦
下一篇: 张义光在“陕建大讲堂”首期开班讲座中强调

版权所有:陕西建工新型建设有限公司
陕ICP备18006974号 管理登陆 建站/推广/维护/安全:西安利友科技